魔性沧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064章 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p>
被一书友强力要求写刑天,那就不要怪我让你梦想破碎了。</p>
其实按照我的计划,还轮不到写刑天,因为我还没来得及写黄帝和九天玄女。</p>
我计划是先写这俩,然后再写应龙烛龙,如此才好解释刑天。</p>
继而勾勒出整个轩辕称帝的传奇史诗。</p>
不过现在新书已发,之后山海经恐怕会很久才会更一篇。姑且先满足书友想看刑天的心愿吧。</p>
关于刑天,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他的故事还没有九天玄女重要。</p>
首先有一点要记住,刑天这个名字,理应是他死后才有的。</p>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来看,刑字,是个夹着脑袋的行刑台,外加旁边一把大刀。公开处决意为刑。</p>
天不用说,人头上加一横,意为人头上的是天。</p>
有的时候,也代指人头,因为人头对于人,就相当于天一样重要。人头也位于人身体的‘天一般’的部位。</p>
所以刑天,大约是斩首这个词,最古老,最有逼格的一种表述方法。</p>
被用作人名,可以衍生理解为‘被人首分离者’的意思。亦或者是‘刑于天’的意思,也就是‘被上天斩首者’。</p>
上古如果说‘那个刑天’,其实恐怕就是特指当年那位‘被第一个公开砍头的人’。</p>
刑天,有如此殊荣,恐怕未必是‘第一个’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他身份崇高,或者让人忘怀不了。</p>
继而,他的名字哪怕被人忘了,可人人都用‘刑天’这个称呼,来代称他。</p>
这就好像什么呢?</p>
易牙你们知道吧?先秦名厨。还有庖丁,也是一代名厨,屠牛一绝。</p>
所以后人尊称厨艺时,都说‘易牙之道’。</p>
而说刀功时,则称‘庖丁之术’。</p>
刑天也是类似的情况,他肯定并不是叫刑天,但因为他被公开斩首这件事太出名,太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死之后,古人流传他的事迹,称其为刑天。</p>
用的,就是公开斩首之刑的,某个特别好听的说法,来代称了他的本名。</p>
至于刑天的本名叫啥,已然不可考了。</p>
又说他是蚩尤手下,也有说他是炎帝手下的,这都没有根据。事实上,刑天只有这一条记录留下来,其他先秦文献,根本就没提过这个人。</p>
那么刑天,为什么让人无法忘怀呢?不过就是个失败者,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被斩首的家伙。</p>
原因,我想你们大家都知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p>
他正是死了,才出名的。</p>
死了,才震撼于世人的。</p>
所以他活着的时候的名字,无人记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但他死时的震撼,却永远镌刻在当时人的心中,最终名动千古,留下刑天传说。</p>
那么这个传说,最早出处是什么呢?</p>
毫无疑问,山海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p>
古人寥寥数笔,一股不屈意志便跃然纸上。</p>
这也是刑天唯一的记载。</p>
这个记载,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延续了山海经一贯的冷酷文风。</p>
对于刑天的如此表现,没有任何赞扬,或对其原理的描述。</p>
刑天为何断首还在那舞呢?是不是猛志固常在,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着他?没写,没提,没有暗示。</p>
这就对了!鬼知道他心里想什么?</p>
相比起来,夸父那里提了一句‘夸父不量力’……就让我感觉不客观了,明显是后人加工了的。</p>
山海经大部分的记载,都是冰冷直抒的文字,一种非常老实的文风。</p>
刑天这段,较为符合。</p>
内容很直白,我想不用翻译也看得懂。</p>
唯一需要解释的,就是里面一些特定文字的含义。</p>
不同时代,文字有不同国情的含义。</p>
与帝至此争神,光这一句话,就有无数种解释。</p>
帝不必说,我前面聊了那么多帝,帝就是天下共主。</p>
那么神呢?</p>
很多主流学界的专家,在解读山海经时,都认为帝,就是神,是华夏人民对于天神的特称。</p>
这显然是不对的,我反正不认可。</p>
我之前解读时候说过,山海经是个严格分类的历史地理书。</p>
他是我认为人类最早的使用了分类学的著作!</p>
是人、是神、是山、是水、是兽、是鸟……作者都一一分类好了,不管对不对,他至少按照他的理解分类了。</p>
无比冷静地记录,就像是学术报告一样,你们单看五臧山经,一山连着一山,每一山有什么,都清清楚楚,格式严谨!</p>
这是我解读山海经的一大利器,因此我知道精卫就是个鸟,既不是神,也不是人。</p>
尊重这种格式化,这种分类原则,这种古人的仪式感,是我解读山海经的基石。</p>
我曾说过,山海经中的神,也许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含义,至少要复古一层,不可能跟现在的含义完全一样。</p>
当时说以后再解释。</p>
现在可以解释了。</p>
山海经里,充斥着大量的‘有神’、‘有神焉’这样的分类。</p>
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p>
这是个典型的,分类为神的存在。</p>
老规矩,解释神,先追溯它最古的含义。</p>
而最古的含义,我们就得看甲骨文。</p>
金文是西周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的文字。因为我国是象形文字体系,所以一脉相承,且能从象形中理解含义。</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那么甲骨文的神,怎么写呢?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那个字是‘电’。</p>
你们可能要说,不是说神字吗?怎么扯电呢?</p>
然而没错,甲骨文里,这俩是同一个字!</p>
象形来看,就是一道闪电!</p>
‘⋛’大概就长这样,一个反向S,我实在是打不出来了。</p>
总之就是电字,它也确实被当做电的意思来用。</p>
可是为何,要说它也是神字呢,是因为有些甲骨文段落,它确实又被当做神字来用的。</p>
很多甲骨文的额外含义,都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破译的。</p>
殷商人是个迷信的部族,他们大量地要运用‘神’这个字,所以学者们联系上下文就发现,怎么应该是‘神’字的地方,却都写着‘电’?</p>
由此可知,甲骨文里,电这个字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神。</p>
奇怪,殷商人不是崇拜鸟吗?怎么以电为神?由此侧面佐证,在甲骨文之前,一定还有更早的文字!</p>
甲骨文绝对不是汉语的最早形态,它一定还有个更原始的体系。</p>
扯远了,总之,相关的专家们解释,以电为神很正常。</p>
汉语里,经常有一个字,代表多个含义,毕竟我们的文字体系就是这样,象形、延伸,有广义、有狭义、有名词动用之类的。</p>
古人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风雨冰霜都觉得神异,而自然现象之中,最令人震撼的,无疑是‘闪电’!</p>
所以上古之人,发明了‘电’这个字之后,又延伸出‘神’这个意思,表示人类不可理解,令人仰望,充满力量,神异无比等概念。</p>
这是主流解释。嗯,我无法反驳,这大约是最合理的解释了。</p>
我个人也是支持这个解释的。</p>
我国‘神’这个字的意思,其最早就来源于古人对于闪电的不理解,完全说得通啊,</p>
之后的金文,神字就在电字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p>
周朝人给‘电’字,加了个偏旁部首,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p>
左边一个祭坛,右边一道闪电。</p>
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给后来的篆文,隶文,乃至现代汉字,奠定了基础,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p>
嗯,非常合理,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p>
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无比神异的意思,跟我们现代一样。</p>
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就很奇怪了。</p>
比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p>
这个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好吧,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感觉很神异,又觉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称之为神?</p>
那么为何“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健。”却是兽类呢?</p>
还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挥,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p>
都这都是人面兽身,甚至也很神异,为何不是神类?而是‘有兽’?而是兽类?</p>
可能有人要问,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所以称之为神。</p>
OK。</p>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p>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p>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p>
为何这些又都是人类,同样怪异至极,为何分别是人、神、兽?分得这么清楚?</p>
难道是因为力量?神拥有强大的神力?</p>
首先我们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也就是说,被称为神的东西,是因为古人看起来,觉得他很牛·逼?</p>
OK。</p>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p>
注意,结合山海经其他的关于陆吾的描述,我们可知,这个‘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的神,就是昆仑的守门神陆吾。</p>
而根据山海经里其他关于昆仑的描述,我们也知道,昆仑丘的主人,是西王母。</p>
这里西王母的分类……明确写了,‘有人’!‘有人’!‘有人’!</p>
昆仑西王母是人类,而神陆吾,则是守门的。</p>
怎么回事?作者怎么回事?竟然不给西王母分类为神?</p>
这可是西王母!山海经作者之后三千年,无数的后人都把她当成神仙来拜,山海经的作者,你身为老祖宗,怎么跟我们理解不一样?你竟然说她是人?</p>
好吧,我总不能说:“你只是山海经的作者,你懂个屁的山海经。”</p>
这太扯了。</p>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山海经为真实,作为基本前提。</p>
那么我们就看得出来,山海经的作者,文字冷静得一匹!</p>
该是人就是人,该是神就是神。</p>
无论形状怪异与否,无论可不可以理解,无论是否强大,都跟分类没有关系。</p>
那么,这里我要提一下,现在流行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巫师。</p>
山海经里所有的神,都是巫师。他们化妆、纹身、头戴羽毛、插着牛角、披着兽皮,神神怪怪,忽悠民众,自称为神。</p>
所以,山海经里才有那么多的‘有神焉’,其实在我们看来都是巫师。</p>
OK,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