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龙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遭到了没能出洋的同僚们一致的嫉妒和鄙夷,夸不下去外头的景了,又夸他们买的器械和炮药好,贼忒兮兮地笑着说:“我们回来路上,还遇上挂死人骨头的外国海船哩。那么点儿小船,敢拿炮轰我们,咱们船上装的可都是上千斤的重炮,敢轰咱们,咱们就轰过去,一炮就把那船砸烂了!”</p>
王佥事挑了挑眉道:“那挂死人骨头的还算好的,回来时在浙江外面还遇上倭寇了,你们猜怎么着?那倭寇船连个正经炮都没有,炮弹又小又慢,都打不到咱们船上!根本不用上炮,就咱们福船略略一撞,那些倭寇船就散了!”</p>
船上还真有金银,可惜太重了捞不起来,只能由得它们和船一起沉了。</p>
三人一脸可惜,听他们讲过这故事无数遍的同僚们又嫌弃又隐约心生羡慕,不知何时自己也能驾船出海,破几条寇船,平了那将军幕府,弄些金银宝物,风风光光地回来向天子报功。</p>
谢瑛身为指挥使,又认得翰林学士,还连着内阁,总能多知道些消息,悄悄告诉他们:“如今朝廷策略在北,一时顾不上这么个弹丸小国,不过近年来朝廷不是常得‘新大陆’来的好粮食蔬果么?听说圣上有意再派船队下西洋,这回却不只是在欧罗巴绕两圈就回来,还要去传教士们说的新大陆,却不知谁有这胆气,敢过万里汪洋,去那片土地看一看了。”</p>
那片新大陆据说有连绵千里的好土地,土人有的是黄金、珠宝,地里到处都产番薯、御麦这样的珍奇粮种。他们若能远怀土人,令他们国王感大明天恩,请求封贡,可就不只是赚钱、赐官这样的小事了——</p>
哪怕千百年后,史书上也要记他们一笔!</p>
※※※※※※※※※※※※※※※※※※※※</p>
眼睛不大舒服,请一天假</p>
“利名途祸患端”“常记三缄口,常怀一寸丹”“怕人情翻覆波澜”——杨廷和【双调·水仙子】</p>
“昌时盛世奸谀蔽”——康海【仙吕·寄生草】</p>
“报不尽皇王圣,剥不尽英气豪,尽忠孝正当吾曹”——常伦 【双调·水仙子】</p>
“……青萍一剑抬,寒芒两刃开,谁许奸雄在!”——李开先 【南吕·一江风】</p>
“人固堪愚,天岂堪欺”——忘记记原作是谁,找不着了</p>
“心肠儿窄,气性儿粗……尚兀自拨火挑灯,一密里添油加醋……”“筛破的锣,擂破的鼓”——白屿【锁南枝】</p>
“非是英雄豪放,还是斯文未丧……经邦,绵绵万国昌;安邦,元元四海康!”——薛论道 【商调·山坡羊】</p>
顺便科普一下玉米,我原来只看了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相关的论文,不大清楚玉米传入中国之前的状态,一直有点心虚,今天又看了一篇《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作者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导张箭,这篇文章里写到玉米起源于中美洲,早在七八千年前,玉米就已被驯化成了长19-25毫米不等,有4-8竖行玉米粒的型态,和它们的野生亲属蜀黍已经不像了。</p>
考古发现,从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1500年,玉米在当地人驯化下,已经长得和现代玉米差不多了,体型增大了十几倍,并和野生近缘植物(可能就是玉米的祖先,我看了个玉米起源的文章,没看太清楚)墨西哥类蜀黍杂交,已经定型成为各种食用类型:有甜玉米型、爆米花型、面粉型、凹齿型、燧石型。</p>
引进欧洲时,欧洲小麦的种收比在1:5,玉米已经有1:25-100了,绝对丰产粮食。</p>
后面的我不再抄了,只想说玉米不是中国人驯化的,而是当地人已经驯化好后才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人传入中国的,而且很早之前就和类蜀黍分化开,外型完全不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