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网络上关于化石先生真实身份猜测,只在韩训身上停留半秒,就被提出者笑着划掉这个绝不可能的选项,继续往那些热衷挖掘人性,探讨社**暗面的老编剧身上靠。</p>
有理有据的猜测,逐渐将化石先生的身份,往《支教日记》作者身上靠拢。</p>
毕竟这位是能够在晋江写日记还卖出版权,同时拥有韩训和文航两位超级影视圈朋友的作者,身份已经和其他编剧不一样了!</p>
于是,化石先生真实身份,都能编排出一份推理列表,养活无数的营销号和公众号。</p>
点进去排名第一的,就是神秘的晋江作者,《支教日记》创作人。</p>
他一定是一位怀着悲天悯人之心,洞悉支教各种复杂情况的支教老师,在山里待的两年之中,不仅遭遇过电影里描述的各种事件,还和受到支教影响的齐老师一样,对作秀般的支教活动,充满了疲惫的厌倦,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新思考支教存在的意义,踏踏实实为农村带去真正的教育。</p>
证据就在《支教日记》里!</p>
他的日记清楚写出了《星星之火》存在的大部分问题,甚至表示长期支教才能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将支教单纯当作慈善处理,因为它更需要国家投入大量教育资源,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普通人群的善意。</p>
原本觉得报告体无聊的读者,看过电影之后再读日记,就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暗藏的深意。</p>
他在努力为五六岁的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还在向他们灌输走出大山的思想。</p>
明明是一个和支教团五人组一样,土生土长的城里人,站在贫瘠穷困的大山之中,活得像电影里走出大山又重新回到希望小学的齐老师。</p>
网络游民十分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看过几篇煞有介事的推理文,他们已经将日记作者和化石先生等同起来。</p>
对了,他们想起来了。</p>
像齐老师这样驻扎深山,勾起观众思绪的乡村教师,确实像是电影里唯一的正面人物。</p>
正面得除了贫穷,再没有别的缺点,特别适合作为编剧自己的化身。</p>
呼唤《支教日记》作者现身说法的声音过于高亢,终于送走了村小全部学生,完成任务回来的严齐,刷开微博搜索《星星之火》,就能收到无数疑问。</p>
这还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连带着笔名都成为了某位神秘隐藏身份的资深编剧或小说家,地位突然升高,搞得他惶恐不已。</p>
严齐可不敢冒领韩老师的功劳。</p>
但是韩老师披马甲上阵,就是为了回避所有“韩训”带来的干扰,让电影单纯回归电影,不带任何的鼓舞或者批判色彩,任由观众们自由辩论“支教”这件事本身。</p>
于是,严齐开通微博,作为《支教日记》撰写者发出了声音:……我支教回来了。但我不是化石先生。</p>
已经信誓旦旦将严齐与化石先生划等号的观众,看到这条消息满脸问号。</p>
你不是化石先生,那谁是?!</p>
※※※※※※※※※※※※※※※※※※※※</p>
支教电影写得比较简单,我写写删删改改想来想去,还是就这样吧_(:зゝ∠)_</p>
韩训再这样写下去,等到七老八十发文封笔,文章标题肯定叫做:</p>
《我代表我的三百个马甲,宣布封笔》</p>
媒体软文就写《韩老师宣布封笔这天,我们失去了三百个编剧》</p>
*三百是虚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