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九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来广州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对广东发生的诸多事情,袁甫都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贾似道也从来没有可以隐瞒过他。</p>

正是因为清楚,所以袁甫才觉得,有关卫奕东这件事他必须要主动插手,不然等到贾似道真的将武平和连州的叛乱都解决,腾出手之后,那么卫奕东怕是想要离开广东换个位置为官都是极为艰难的了。</p>

贾似道从来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这一点儿袁甫很清楚。</p>

将卫奕东这个理学一派的新星给弄得不得不避出广州,说的好听,可是谁都知道,那是放虎归山。动了卫奕东,理学一派跟贾似道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再次激化。这一点儿,袁甫清楚,他也相信贾似道也明白得很。</p>

可是如今却是卫奕东逼着贾似道不得不如此。</p>

如果这一次放了卫奕东一马,卫奕东怕是不仅不会感激贾似道放他一**恩情,反而是彻底的跟贾似道结下了死仇。毕竟对于卫哲,连他袁甫都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可想而知,贾似道会如何行事了。</p>

卫府定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卫哲被杀,如此一来贾似道和卫府的碰撞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卫府虽说在英德乃至原先的广南东路都是大族,可是相对于贾似道这个广东安抚使而言,如果贾似道铁了心要动卫府,卫府显然是不够看的。</p>

卫奕东是卫家之人,贾似道跟卫府之间的碰撞,卫奕东又怎么可能旁观?</p>

而且袁甫也很清楚,卫奕东年纪似乎要比贾似道还要大上几岁,可是如今贾似道已经是堂堂的广东安抚使,一方封疆大吏,卫奕东官场沉浮十余年,依然只是英德知府,以卫奕东的心高气傲,怕是这封公文,不仅仅是因为卫哲的事情那么简单了。</p>

除非贾似道能够在连州和武平连续栽跟头,那个时候不要说给这魏思伸冤对付卫府和卫奕东了。恐怕贾似道首先需要担心的就是自己还能不能在广东安抚使的位置上坐稳了。</p>

虽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袁甫自认自己还是有点儿底线的,如果连州和武平的摩尼教不尽快剿灭,那么祸乱的就不会是广东和福建两地了,一旦摩尼教趁势坐大,大宋的半壁江山怕是都不会安稳。</p>

那时候不仅仅是百姓生灵涂炭了,大宋外有蒙古虎视眈眈,内有摩尼教暴民作乱,怕是真正是离亡国不远了。做了数十年学问,读了无数的圣贤书,袁甫自然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更何况,按照贾似道的为人,就算想要破坏连州和武平的平乱,他也是力有未逮,更不要说他根本也不会如此做。</p>

既然如此,那么也就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他自己去搞定卫奕东和卫府,这样的话,矛盾至少不会太过于激化。卫奕东和卫府也不至于太过难堪。</p>

袁甫相信,贾似道今天专门将他请来,想来也是存了这个心思。所以才会主动请缨。</p>

“老大人如此有心,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一直听闻卫知府清廉有为,英德百姓安乐,此次想来也是被小人蒙蔽,有老大人亲自前去处理,本官自是一百个放心。这样吧,任大人、施大人、奚大人、汤大人,就烦劳你们四人同老大人一道去英德走上一遭如何?”</p>

贾似道扫了堂中诸人一眼,笑着道。</p>

任锦和施海两人原本分属广南东西两路提点刑狱司,英德发生如此灭门惨案,本就是两人职责范围之内,而奚原和汤正则是原广南东西两路转运判官,有监察属地百官之责,牵扯到卫奕东,他们两人自然也是有干系在身。</p>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替明

替明

叫天
明末是个比谁更烂的时代,唯有苦了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了中华民族,失去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沦落为人见人欺的东亚病夫国度。既然如此,哪管是蒙古、满清、明朝还是义军,统统干掉。君权神授?骗鬼的滚一边去!孔子后代?是寄生虫一样干掉……魂穿过去的胡广,要在明末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碾压一切敌人,叫天天应,叫地地灵,重... 本书关键词:历史军事 《替明》
历史 完结 1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