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洛阳。</p>
一身长裾的荀彧站在洛阳城外。</p>
洛阳城因为董卓之乱,变为焦土。</p>
瓦砾破碎,城墙被毁,已不能再去居住人。</p>
现在荀彧所要做的,是重修洛阳城。</p>
修缮,非重筑。</p>
就在利用原来的城壁,重建民居、巷子和纺市。</p>
虽不复原来的“朱红”,但作为国都,这是迟早的必要。</p>
关陇、山西的木石正源源不断的向河洛地区运送。</p>
在接下来将两年时间,整个河洛之地,都会处于建筑之中。</p>
对此,洛阳城参与建筑洛阳的民夫有十余万。</p>
整个河洛之地,有超过百万的男女老少,都参与建筑房屋之中。</p>
“当当当……”</p>
“砰砰砰……”</p>
这是洛阳城的大夏门,民夫们热火朝天,在用建筑工具各种敲。</p>
他们头顶着用经过油浸的荆条编制的帽子。</p>
身上挂着一团绳索。绳索用麻绳制成,连接双腿,扣腰部,结在背。高挂低用,这种类似于后世安全带的东西,在此时被称为“生命线”。</p>
高数丈的城墙,如果没有生命线连接上部搭的架子,一旦失手,不死也残。</p>
还有鞋子方面,也有很大改进。</p>
古往今来,凡修筑城池宫殿,都会造成不计其数的死伤。</p>
一是繁重的劳役,百姓没日没夜的使力。</p>
二是修筑城池宫殿时,安全隐患太多。本来没有危险的事情,监工没有意识到,造成大危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