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啦啦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谭山没好气道:“我要你的头干啥,又不能当饭吃。你不说清楚了,我心里没底”。</p>
开了个不伤大雅的玩笑,林维桢收起笑容,说:“叔,去年的全会除了农业改革外,还提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什么叫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说白了就是重工业比例过重,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轻工业比例小,而且严重拖后腿”。</p>
“这跟刚才说的有什么关系?”</p>
“您想啊,现在市面上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什么不缺的?食用油缺不缺?白糖缺不缺?布匹缺不缺?副食品缺不缺?”</p>
林维桢每提到一个,谭山就下意识地点点头,最后长叹口气道:“缺,什么都缺”。</p>
“衣食住行什么都缺,我们也不贪心,只打衣食的主意”,林维桢一边说,一边用木棍在一个圆圈里写上“原材料”三个字,然后从写着“耕地”的圆圈上引了一个箭头指向“原材料”,紧接着,又在另一个圈里写上“三产”两个字,同样地将“原材料”和“三产”两个圆圈用箭头连起来。</p>
最后用木棍指着这三个圆圈解释道:“农场的耕地留一部分继续种粮,其他的用来种植经济作物,上面的产出除了上缴国家和充当口粮外,剩下的都能成为原材料,粮食、油料作物、棉花等等。咱们农场不是有不少三产工厂吗?利用现有的厂房和设备改建面粉厂、碾米厂、榨油厂,不需要太先进,我觉得投入不会太大”。</p>
“加工出来的面粉、大米、食用油难道还怕卖不出去?小麦加工的副产品麦麸、水稻加工的副产品稻糠,榨油剩下的豆渣、花生饼渣子、油菜籽渣子都是些好东西,可以建养猪场充当猪的饲料。这样一来,副食品厂也就有了”。</p>
“棉花收获后直接卖给海州纺织厂,咱们也不要钱,要他们织出来的布,场里有的是老娘们,把她们组织起来建个制衣厂”。</p>
“什么?您说没钱买缝纫机啊,没关系,我看农场里很多盐田都闲置了,搁在那也不晒盐,多浪费啊,土地也是一种资源,不能浪费,不如把这些盐田挖深改造成鱼塘,养鱼、养虾,鱼虾可以卖到城里去,有了钱,以谭叔您的能量还买不到缝纫机?”</p>
“哦,对了,养猪场应该放在鱼塘边上,猪粪直接撒在鱼塘里,连鱼饲料都省了……”。</p>
听着林维桢唾沫横飞巴巴说个不停,谭山眼睛越瞪越大,原来农场还可以这么搞啊!</p>
“谭叔咋了?”,林维桢见谭山双眼发亮看着自己,不由得打了个哆嗦,“我是不是说的不对?”</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