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破梦</p>

诸子百家在历史上是百家争鸣,各有其辉煌的时刻。汉初,近七十年间,从惠帝至武帝前,一直是以黄老之学作为**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被目为时代精神之主流、于治国理民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是那是由于汉初的时候战乱不休,国力比较贫弱,因此**推行黄老之学,恢复国家生产,积累国力,最终使汉武帝得一举全国之力而击败匈奴。因此,汉武驱逐匈奴,大半应该是其父亲祖父的功劳。</p>

而现在项羽治理下的大楚,由于搞科技改革,又从匈奴获得了大量的骏马,因此国力比历史上的汉初要兴旺得多,皇帝也因此举行了两次亲征匈奴的战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p>

而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将百家之言罢黜,使得两千年来中国的国家思想得以统一下来。项羽取得天下之后,知道要依靠儒生来治理天下,因此提拔了许多大儒,内阁成员中也大多数由儒生组成。这就导致了项羽推行别的政策时,遭到这些儒生的极力反对。</p>

对于这次被记载入史册的陛前会议,群臣准备很是充分,准备在会上高谈阔论一番,务必要使皇帝陛下确定儒学正统地位,至于别的学说,虽然不要求将其革除,但以后各类学校中不得宣扬他们的观点。</p>

众人到了麒麟殿,参见完皇帝陛下之后,都唯唯诺诺地站立两排。</p>

项羽笑道:“诸位阁臣,皆是我大楚柱石,来人,赐座。”</p>

众人谢恩完毕,都恭敬地坐了下来,又都望着范平,让他带个头发表一下意见,然后众人才能各展所长。</p>

范平见状,知道自己是逃脱不了,只得作揖道:“陛下,陛下这些年巡游四海,未曾与我等谋面,臣有一事启奏陛下,望陛下先宽恕臣之罪。”</p>

项羽笑道:“丞相有事直说无妨,朕岂是听不见别人话语之人?”</p>

范平犹豫片刻,道:“前者陛下巡游四海归来,竟染风寒,臣愿陛下早立太子,为国家根本。”</p>

众人皆吃了一惊,一则是这事与众人所提议之事并无多大关系,二则范平话语中竟含有一旦皇帝陛下龙驭归天,则国家托付太子之意。在这时候,说这样的话是大逆不道的。</p>

项羽却并不生气,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也知道江山社稷比君来得重要,而且需要后人继承,这样吧,范丞相可选一时日,朕册封皇子为太子即可。”</p>

范平连忙躬身道:“臣领陛下旨意。”</p>

众人听皇帝陛下这么一说,倒有些兴奋了,陛下这话语之中,明显有尊重亚圣孟老夫子之意,看来奉劝陛下推行儒家学说,还是大有希望的,于是个个心中激荡,争先恐后地要说话。项羽挥挥手道:“莫急,有事禀报,一个一个地来。”</p>

副丞相贾通见又没人说话了,这才站了起来,躬身道:“臣启奏陛下,前者,陛下下旨意兴建各类学校,却令不学圣人之学,而习物理天文之说,臣恐长久以往,难以驯化百姓。”</p>

“那以你之见,当如何?”项羽耐下性子,问道。</p>

贾通心中暗喜,以为皇帝陛下肯听从自己的意见,忙道:“陛下,我大楚幅员广阔,百姓众多,宜以圣人之学加以教化,使其知书达礼,奉陛下为君父,可保证国家万年基业。”</p>

“诸子百家之说,重用孔孟之道,其余百家当做如何处置?”项羽继续问道。</p>

贾通侃侃而谈,浑然没有发觉项羽的面色逐渐沉暗了下来:“陛下宜罢黜百家,使天下如人之四肢,皆听命于心。”</p>

真是没有想到,罢黜百家竟然是贾通第一个提出来的,也足见这家伙水平不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其偏颇的地方,但是对于封建帝王帝国来说,也不乏其道理。不过项羽并不准备采纳,于是笑道:“方才朕言及孟子之语,民为贵,君为轻,贾爱卿今日教朕以圣人之学教化百姓,使百姓尊朕为天下唯一之君父,朕倒想问,既然君轻民贵,那么父与子,孰重孰轻?”</p>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圣人早有定断。”贾通想都没想,就回道。</p>

项羽呵呵一笑,道:“既然君臣父子,那么岂不应该是君为重而民为轻,怎么与孟子之语背道而驰?”</p>

“这个……”贾通一时语,想不到绕来绕去,竟被皇帝陛下将自己给圈住了。怪也只能怪两个圣人,竟然说出这样相反的话语来。</p>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大唐将军烈

大唐将军烈

最后的烟**
“宝剑出鞘,杀敌饮血,子良为大唐而战,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乃最高荣耀,百死不悔!”“我是一个将军,必须捍卫大唐江山社稷、为国尽忠,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从小梦想着当将军的边防巡逻骑兵赵子良在执行任务时与走私犯发生战斗而牺牲,灵魂被一枚白玉扳指带到了唐朝开元盛世,附身在一名边军什长身上。白玉扳指自带内部空间,... 本书关键词:历史军事,特种兵,穿越,铁血 《大唐将军烈》
历史 连载 5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