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一章</p>
刘承训一声叹息, 说:“人必是有所求的,根据其有所求大小, 故而拼其所能做事。”</p>
昭宛这下明白刘承训所指为何了, 刘承训指郭荣实在太拼命了,他有能力有想法又愿意不怕艰辛地事事亲力亲为, 甚至不好色不好酒不好玩乐,至今也不好权,不然以他这几次的功劳, 他完全可以向刘公要求升职,但是他没有。这世上有这么无所求又拼命的人吗?这样拼命的人,反而应该是所求最多的人才对。</p>
郭荣是想求什么?</p>
昭宛的剑就在她的身边, 她握着剑柄,手指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p>
刘承训继续说道:“我和他处了这些日子, 也不知他到底想要什么?无所求的人, 便是没有办法节制的人。阿宛, 我想你很明白这个道理。”</p>
昭宛跪着在刘承训身前往后退了退,以额头触垫席对着刘承训行了一大礼,说道:“郭郎君所求, 我以为世子是心知肚明,世子是真不知吗?反而是我, 我才不知所求为何?而郭郎君所求, 再明显不过了。”</p>
昭宛会对刘承训行这个大礼, 并不是因为别的, 是因为她这话有故意冒犯刘承训之意, 她在责怪刘承训。</p>
刘承训如此聪明,怎么会不明白昭宛话语里的这个意思。</p>
他的神色果真变了变,但是他性情一向温和,又很愿意为人着想,加之他的心里一直待昭宛不同一般,自是不会因昭宛这故意指责的话生气,但是,些许郁闷是有的,因为他看得出,昭宛对郭荣的崇拜绝对高于自己。</p>
她对郭荣有敬佩追随之意,对自己只有效忠干事之义。</p>
刘承训说:“我实在不知,还请阿宛明示。”</p>
昭宛抬起头来,直直对着刘承训说:“我同郭郎君从汴梁回太原的路上,听郭郎君感叹天下之乱,百姓之苦,他希望能有一明君可以一统天下,让这天下恢复盛唐时的繁华,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不受兵祸流离之苦。其实,这不只是郭郎君的希望,也是世子您的希望,也是这天下的百姓的希望,只是,多少人只是想一想,便安于现状,在这乱世苟活,能够活一日便是一日,没有几人,愿意放弃自己能得到的利益,真的去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因为要实现这个梦想,实在太艰难了,也许很多人想去那么做,但是都望而止步。郭郎君以前一直从商,未尝没有未遇知音明主故而不愿意入伍或者入仕的原因。也许别人尚且会认为他这么想有狂妄之嫌,但世子您明白他的才干,当知道,他是踏实做事之人,他的想法也是踏实的。他会追随世子您,是因为他将他的梦想押在了您的身上,所以,他才那么不顾艰辛忘我地去做事,他也是全心全意效忠于您。您若是反而因此怀疑他的图谋,实在是太让人寒心了。我实在不知世子您是如何想我的,我在您跟前又有什么图谋呢。因为我是女子,无法为官,不可能谋权,故而您因此而不猜忌于我吗?”</p>
刘承训被昭宛这一席剖心之言说得心中巨震,他不由因此明白了昭宛为何会那么崇拜郭荣却只是作为剑士为自己做事的原因,他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只是他处在这个位置上,自然要想得更多,不只是公,也要想私。</p>
他膝行过去对昭宛道歉说:“阿宛,是我心胸狭隘了。你这话让我醍醐灌顶,我绝无猜忌你和郭荣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