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郭荣说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孝敬老师,这是应该的。”</p>
他拿着书进了南向的书房,郑仁诲精神还不错,正坐在窗前看书写东西,仆僮进去通报道:“主人,您看谁来了?”</p>
郑仁诲虽然严谨,但是性格温厚,对着仆僮也态度非常和蔼,笑道:“看你这般高兴,是不是郭荣来了。”</p>
仆僮说:“主人,您真是神机妙算,正是郭相公。”</p>
郭荣此时已经走进书房里,对着郑仁诲行礼道:“郑公,小子有礼了。”</p>
其实郭荣当初是想正式拜郑仁诲为师,但郑仁诲说他是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郭荣跟着自己学不了多少东西,便拒绝了此事。</p>
之后郭荣便没有再提此事了。</p>
在郭荣看来,郑仁诲自不是昏昏之人,他有经世之才,但他对治学也要求非常严格,以自己常年在外跑商或者便是跟着郭威处理刘知远跟前的事,根本不可能安下心来治学,要求做郑仁诲的弟子,自然不能更好地传播郑仁诲的衣钵,如此自是不好。</p>
郑仁诲笑道:“不必多礼,过来坐。”</p>
郭荣坐到了他的对面去,将手里的书放上他的桌案,“郑公,您看,这是我从南唐带回的书。”</p>
郑仁诲将书从保护书的布皮中拆出来,看到后,便欢喜道:“还是你知我。如今北方年年征战,连皇宫也被抢劫烧了数次,天子手下也没有什么藏书了。这世间,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天下百姓缺衣少食,各地藩镇节度只知练兵无心痒序,但是,若是没有书、没有礼仪文化传承下去,那人们越发不知礼节荣辱,只如禽兽一般或者,人又为何而为人,这世间只会更乱。”</p>
郭荣非**,“郑公所言不差。”</p>
郑仁诲,不只是这么说说,他自己也一直这么做到了。</p>
郑仁诲又问起郭荣这次南下的事情来,郭荣说了南唐攻打闽国之事,以及南唐国内情况,当然,又说了一些晋国朝中事。</p>
郑仁诲和他谈论了一阵国事后,便说道:“听说你之后不会从商,而是要跟着郭威从军了。”</p>
郭荣颔首:“是。”</p>
郑仁诲说:“刘知远,现在天下都知道他有心反叛,但是,即使他真的坐上天子之位,他也不是明君。”</p>
郭荣说道:“但比之如今天家却是更好些。今年上半年,才刚打败了契丹,天家便已经在汴梁大兴宫室,过穷奢极侈的生活,而汴梁城外,贫民聚集,盗窃成风,河道淤堵,他也视而不见,只是加收商税。他的眼皮之下的汴梁如此他也无心改变,更何况这北方广袤大地上其他百姓的死活呢。再说,即使刘公不是明君,刘公世子刘承训却有明君之相。比起等明君到来,不如影响一个人做明君,郑公,你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