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六章</p>
刘承训从马上下来, 慢慢走到昭宛的跟前来,他身边的护卫绝不敢放松, 随着他走上了前来, 护卫在他的左右。</p>
刘承训看着昭宛说:“这位小郎君,当不是盗贼同伙。”</p>
他气质温和, 声音也很柔和,但即使这样,也无人敢质疑他的威严和权威, 那之前指责昭宛是盗贼同伙的兵士,此时也绝不敢大声反驳,只是小声道:“世子说不是就不是吧。”</p>
语气里带着憋屈和不忿。</p>
在刘承训的亲卫要呵斥处罚那兵士时, 刘承训抬手制止了他的亲卫, 说道:“这位小郎君剑术高明,可见师出名家, 且他的剑术刚直不屈, 绵延相继,方才同你们打斗, 也绝没有真伤到你们之意, 这样的人, 怎么会是盗贼。”</p>
这种主观意识的判断, 自然不能让那些习惯于动手就打杀的兵士心服口服。</p>
刘承训又说:“他身上的貂裘价值不菲,也不至于去和人联手盗窃一支银簪, 他的话, 应是真的。”</p>
“是。”</p>
既然北平王世子愿意解释这么多, 那些士兵哪有不听他话的道理。</p>
上位者随意打杀人,即使有律法,但这些律法也没有任何用处,既不能约束上位者,甚至也不能约束稍稍有钱的商贾,更多是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对他们几乎毫无保护作用。</p>
昭宛对刘承训的搭救虽然感激,但并没有丝毫卑躬或者谄媚之意,只是对他抱拳行了一礼。</p>
那兵士见刘承训给昭宛做主后,便也不想管这次的银簪盗窃案了,就对刘承训说:“既然是小的们错判了这件事,又有世子明断,那这件事就如此办吧,我等先行告退。”</p>
但刘承训却叫住了他,说:“我方才只是说这位小郎君不是此人的同伙,并没有说此人一定没有盗窃银簪。”</p>
那兵士根本没有什么理性断案的能力,也没有这方面的意图,不过既然刘承训这么说了,他马上就道:“还请世子明示。”</p>
刘承训便说:“你们说他偷了银铺的簪子,那便请银铺掌柜也前来听问吧。”</p>
在宋朝及前,银这种贵金属因为在国家层面的储藏量有限,并没有作为流通货币,所以银铺只是首饰铺,并没有任何钱庄的功能。</p>
见到北平王世子便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情,加上他还准备在大街上断案,周围的民众,自是都不走了,甚至围上了前来,若不是刘承训所带的亲卫不少,这些民众怕是要围得更紧,以看热闹。</p>
那银铺的掌柜被兵士带了出来,他看到刘承训,就赶紧跪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