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1/3页)
水心清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年十分热闹,冯善德是杭州府的城主,初一刚过,杭州城的的官员士绅都送上飞帖以示拜年,有些与冯府关系不错的也都领着家人来府拜年。</p>
古代过年习俗多,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礼法,小事从年吃与衣,大事年时的年礼,拜年的时期。这些都的仔仔细细,不能逾了礼数又不能减免,否则就会惹人笑话,有时甚至还会闯出大祸!</p>
这段时间,姐姐身为冯家女主人和皇室郡主自是十分忙碌的。水湄见她这种忙碌也有五年了,那一堆堆的人情往来让水湄有些瞠目口舌。</p>
水湄自觉自己是没法子过那种豪门当家主母的日子,那一堆堆的杂事人情,比起现代的商场征战还要复杂。开始两天,水湄还和赵芳打理年物,后来就缩回院子和黄药师过着你追我赶的生活。</p>
自古至今,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人们就纷纷走上街头赏灯、猜灯谜、放焰火、放鞭炮,尽情欢乐。同时,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古代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而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很光明正大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无数诗人也为此留下许多著名诗篇,最有名的莫过于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也写了“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脍炙人口的绝句。</p>
元宵到了,水湄难得兴起和闲下来的赵芳去逛灯会。</p>
水湄一身紫衣,带着面纱和端庄明艳的赵芳站在一起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后面的侍卫婢女让许多有心人也打消了念头,而水湄和赵芳更不会在意了,只是兴奋的观赏各种花灯。</p>
街上的彩灯多极了,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飞禽走兽灯、名人灯、神话灯……各种彩灯群集,显得非常好看。</p>
到了西街长廊灯会,更让人眼前一亮。各种花灯琳琅满目,无数俊男美女都聚集在一起。书生才子更耀人眼球,一个个灯谜的解出,一篇篇的诗词让各家名门闺秀大开眼界。</p>
水湄看着众人解谜写诗,心里暗叹自己的文学素养低,每一家的闺秀多少作了诗和猜了谜,而水湄肚子里却只有少量名诗存货。正郁闷想着以后也是不是学学写诗弄画,一盏白玉仙鹤灯出现在自己面前,水湄看着跟前的蓝衣才子,有些郁闷了!</p>
“姑娘,这盏白玉仙鹤灯是在下特意做的,希望姑娘收下。”</p>
水湄哀怨的看了旁边的赵芳一眼,他,水湄有些映象,是城里最年轻的解元,叫做王缃。以前赵芳邀他到过府上,还问水湄对他的映象如何。</p>
水湄看了旁边的赵芳一眼,发现她正在看自己热闹。水湄心里一恼,但是这灯万万不能接了,毕竟依现在的习俗若自己一旦接了,就是同意他的追求,恐怕灯会后就直接来提亲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