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笔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章</p>
我知道,如果我想要战胜白起,那么就必须弄清楚他死亡的原因,不然的话,我根本就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机会。</p>
从他的话中能够听出来,他是死于自裁的,但是为什么会自裁呢,当初这个一代杀神的身上,又是发生了什么悲惨的故事?</p>
我不知道,但是我必须要知道!</p>
不然的话,这一招,我只会失败!</p>
所以,在白起举起手中自裁之剑的时候,我也是将手中的卦龟举了起来,这时候的小龟已经不再是之前的了。</p>
它能够预测到没有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是会知道之前的事情,更莫说我的本身还有漫天的星辰作为指引了,所以我看到了那样的景象。</p>
或者说,我听到一道声音!</p>
那声音是谁,我不知道,可我知道他所描述的人!</p>
是白起!</p>
那声音是透着苍老的,特别是当娓娓叙述那千年前发生的事情是,总是透出了太多的伤寒,让我不禁有些动容。</p>
白起何许人?</p>
他是怎么死的?</p>
容我慢慢道来……</p>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十七城,又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p>
赵国形势异常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后,决定依计而行。</p>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啊!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您将来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p>
苏代巧舌如簧,说得范睢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问苏代有何对策。</p>
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p>
苏代的话,前后有不同的意思。先是说范睢的处境。秦国之所以如今这个样子,根本的是秦国的强大,而秦国如果没有范睢这样的足智多谋的人在治国安邦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秦国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p>
但是,范睢虽然是秦国的头号功臣,但白起这个人,是容不得你的,别看如今你在他之上,将来,您肯定要屈尊于他之下了。</p>
他这个人,是不好相处的!</p>
同时,在苏代看来,如今的赵国,已经是只死老虎了,秦国与赵国议和,根本的是剥夺武安君白起的兵权。如果解决了赵国的问题,那么,您范睢,也就可以稳坐泰山了。</p>
范睢听了苏代的话,定然是动了心,不然,他不会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休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p>
听了范睢的话,秦王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欣然同意了范睢的建议。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就无可奈何作罢。</p>
虽然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也是有限制与前提的。像秦国本来已经打了胜仗,赵国并主动提出议和,在这样的前提下,君主发出撤兵的命令,不管是什么人的建议,都是没有毛病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还要坚持“君命有所不受”,那就错了,也是愚蠢的。</p>
似乎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白起只好服从君命了!</p>
两年以后,秦王又发兵攻赵,因白起正在生病,便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p>
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p>
白起说秦王:“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这次出兵,恐难取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