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第1/3页)
邹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涧东郡, 泉州。</p>
作为东南方的第一大港口,这里每天来往船只成千上万。</p>
任何时候走到城外广阔的海港上,密密麻麻停泊的船只让人以为是进了哪个繁华的坊市, 一艘挨着一艘,像是一栋栋房舍, 一眼望不到头。</p>
比船只更多的是来往其中的人, 搬运装卸货物的脚夫,操持着各种口音的商旅, 充当招引中间人的牙侩, 还有负责巡查登记的衙役……形形**的人, 将整个码头装点地无比繁华热闹。</p>
最北头的一艘大船刚刚靠岸,码头上脚夫娴熟地接过抛出的缆绳,然后七八个码头工上前,很快搭起了一座沟通大船和岸边的浮桥板。</p>
一个大腹便便的商人领着一群属下上了岸,他红褐色头发, 蓝色眼珠, 这等形貌要说前几年还算新奇,这几年走在泉州城大街上都没人肯回头看一眼。自从开放海贸, 这些番邦商人是一天比一天多。</p>
胖商人目光在岸边一扫, 立刻看到了老朋友。</p>
“老晁,上帝和佛祖保佑, 我可想死你了!”他快步上前, 一把抱住常年来往的生意伙伴。</p>
泉州头号大商行润生钱庄的大掌柜晁骓大笑着抱了抱海商, “苏达尔, 你可算来了,我等了十几天都不见你的消息。”</p>
“别提了,路上遇到风暴,我们二十几条船被吹到了南洋,绕了好大一个圈才过来,中间还沉了三条。”胖商人苏达尔苦笑着说。</p>
苏达尔是天罗国的商人,这几年来往中原和西方,赚了不少银子。虽是外国人,却操持着一口流利的京腔。</p>
听到这一趟苏达尔带了二十几条船,晁骓两眼发光,“你这趟又带了什么好货?”</p>
这些年因为女帝喜欢海外的舶来品,引动整个京城都跟着流行。比如最近京城里勋贵豪门的小姐都喜欢用西洋风的刺绣折扇,用宝石拼凑花纹,也算是中西结合了。</p>
听到晁骓的询问,苏达尔故作神秘地笑道,“这一趟的货物保证让晁兄耳目一新。”</p>
晁骓大喜,本来没有报太大希望,没想到这个老朋友还真弄来了稀罕东西。</p>
“不会又是新奇的典籍书目?”</p>
苏达尔立刻摇头:“哪里来的那么多书啊,这天下间的书,还有几本是你们天裕没有的。”</p>
“这倒是。”晁骓颇为自得的说着。论书籍学问,天下间原本就再无一国能与天裕相提并论,经过这几年的收集,更是“汇聚天下典籍于一室”。这是京城普镇大图书馆放出的豪言壮语。</p>
作为天裕第一座国立图书馆,还是当年女帝陛下亲自主持建造的,如今已经变成了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圣地,内中书籍库存之完备堪称天下无双,也带动附近几个镇县成了书院云集的学术中心。</p>
这几年因为海上贸易发达,诸般南洋和西洋的商品,都变成了常见货。还有不少商旅儒生冒险出海,远走他国,返回之后带回了各国的风土人情。让众人越发肯定,天下间最繁华富裕的国度,莫过于天裕了。</p>
苏达尔催促着老朋友上了船,晁骓诧异:“有货物搬下来不就好了,何必上船去看?”</p>
苏达尔神秘地一笑:“我这批货,可不好随便弄出来,不然走脱了可不行。”</p>
“走脱了?”晁骓好笑,“你这些货物,难不成还长着腿吗?”</p>
可不就是长着腿,上了船,进了宽敞的船长室,看着苏达尔的手下送进来的样品,晁骓险些将眼珠子瞪出来。</p>
四个少年男女被带了进来,都是十二三岁年纪,正好两白两黑,白的一个是金发碧眼的女孩,另一个是褐发蓝眼的少年,都穿着轻薄的纱衣,黑的两个也是一男一女,皮肤阳光下黝黑发亮。</p>
晁骓在京城贵人的府上也见过豢养的昆仑奴,力大无穷,没想到苏达尔带来的货物竟然是这个。</p>
还有这对白色皮肤的孩子,这些年从北戎那边也流传来一些。</p>
四个人都面有菜色,身段消瘦,仿佛饿了不少时候。想到跟随大船颠沛流离,晁骓能想象这一路的艰辛。仔细看看,几个人面相都颇为秀丽,略微休养几个月,肯定都是美人。</p>
两个管事上前,毫不客气地将几个人身上的衣服都拽下来。大概这些西洋之人发育早,虽然年纪还小,身段儿已经颇有模样了。</p>
晁骓生怕失态,赶紧挪开目光。望向这死胖子,表情复杂。</p>
苏达尔笑嘻嘻道:“这几个就先送给晁兄尝尝,里头还有不少。”</p>
还有不少……想到刚才这死胖子提起的二十几艘大船,晁骓立时想到,岂不是少说也有七八千人。</p>
“没有,没有,现在只是五千多个。”苏达尔搓着手。其实这一趟出发的时候他可是在大船里塞了八千多人,不过中途遇到风暴,拖延时间太久,很多奴隶都死掉了。</p>
晁骓沉吟着问道:“你怎么想到要做这门生意的?”</p>
听了这句话,苏达尔禁不住悲从中来,为什么铤而走险贩卖奴隶?还不是因为,跟天裕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干了。</p>
跟天裕的生意,从他爷爷辈起,跑了几十年,他们运来西洋的香料珠宝还有一些工艺品,再运回去茶叶纸张丝绸白瓷等物。一来一回,每次都能赚得盆满钵满。</p>
是从什么时候起,仿佛就是从五年前那位女帝陛下登基开始的吧。</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他运来的东西,陆续开始不吃香了。</p>
比如三年前,他运来了十几船胡椒松茸等香料,本以为能如往常那样卖个好价钱,抵达泉州却被告知,如今这几种玩意儿好几个州郡都开始种植了,价格变得非常低廉。结果那一趟亏惨了!</p>
第二年,他吸取教训,购买了一大批西洋钟之类的工艺品带过来,结果又被告知,这玩意儿也在天裕量产了,甚至价格比自己在本土购买的还要便宜。</p>
再后来……</p>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p>
幸而老朋友晁骓给他出了个主意,女帝不仅喜欢西洋的各类物产,还喜欢海外的各类书籍,苏摩回了本国,弄到了一批神话典籍运送过来,有了这玩意儿,府衙高价收购不说,还大手一挥,免了他上次的商税,才他小赚了一票。</p>
可如今来往几次,发现可献上的书籍也没有多少了,毕竟海外远没有中土繁荣昌盛,文书典籍也没有多少。而且献典籍的商人又多,已经登记在册的书籍,献了等于白献。</p>
跟天裕的生意没得钱赚了,苏达尔还是坚持跑这条商道,因为返回国内的生意依然兴隆。天裕的丝绸锦缎棉布这些在西方广受欢迎的产品,这些年来进货价格持续走低,据说是因为有了几种织布的机器,大大减少了人力,听说江南还建起了丝厂,雇佣了大批的女工一起织布,弄出来的布料更加便宜。</p>
靠着将这些布匹运回本国,苏达尔这几年也是有赚头的,只是,比起往年的日进斗金的盛况差得远了。</p>
听着苏达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晁骓也不禁有些同情。</p>
他作为润生商行的大掌柜,背后靠着的是京城的贵人。自家生意风声水起,也确实察觉了,这些海外的商人,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干。</p>
自从女帝登基,天裕国力蒸蒸日上,那工器坊,军械司,还有司农寺里,整日有种种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听说礼部还成立了翻译司,专门对照那些海外典籍,翻译过来,查漏补缺,工器坊、太医院里好几门学术颇受启发。</p>
再加上这几年风调雨顺,民间也日渐富裕。相比起来,这些海客的生意是不如往年。</p>
苏达尔也是别无他法,这一趟回去,看着家里的黑奴,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主意。</p>
什么香料工艺品,你天裕都能生产,但有一样你绝对没法生产,人的肤色发色都是天生,你还能把自己弄出白人黑人不成?</p>
于是这一趟他变卖家财,购买了大批量的黑奴,又从战乱的几个城邦国家买入了大批的奴隶,决心狠赚一票。</p>
但晁骓却没有那么乐观。</p>
天裕自从立国以来,就有律法规定,不得逼良为**,就算登记在册的奴仆,也不能擅自买卖打杀,需要固定的流程才行。毕竟在儒家看来,贩人这门生意有伤天和,向来是官府和民间所不齿的,牙侩行业中,人牙子这职业也是末尾,颇受歧视。</p>
自己润生商行干得向来是珠宝香料的生意,沾手这个,岂不是被人耻笑?</p>
看到晁骓犹豫,苏达尔顿时着急了,这批货要是不收,让他带回去,得,直接扔海里算了,肯定路上也要死得差不多。</p>
“那能一概而论吗?这些都是畜生一样的东西。” 他说得倒是没错,黑奴在他本国,向来是当做大型牲畜使唤的,而那些白肤的奴隶,也都是战败国的子民,这种本就是奴隶的一种。</p>
晁骓安抚道:“你且别着急,待我请示一下上头。”</p>
***</p>
数月之后。</p>
皇宫中,袁萝听说沿海几个大港口出现奴隶贸易的时候,足足呆滞了三分钟。</p>
她之前就知晓,京城有些昆仑奴,但人数不多,大都是西域客商带来的。</p>
从海上大规模贩卖奴隶……这个时代的船只,能支持大批量的奴隶贸易吗?想想确实可以,毕竟从西方到天裕,从地图上看,并没有当年美洲奴隶贸易那么遥远,而且中间有不断的港口补充食物和水源。</p>
袁萝让锦麟司一调查,就发现,果然不仅东南沿海,京城中的贵族豪商家中,也多了好些金发碧眼的奴仆以及黑发黑皮的昆仑奴。</p>
“听说南部的几个煤矿,引进了不少昆仑奴进去,比本地的矿工吃得少,干得多,还不用发工钱。”程巍禀报着消息。</p>
“京城的各大世家也是,买入这些形貌怪异的奴仆,还相互攀比。上个月南方的养安伯的三公子被老伯爷打断了腿,据说就是因为跟白奴私通,生下了一个形貌怪异的孩子,被其他世家讥笑。老养安伯听说此事气得半死,将儿子狠揍一顿,又命令将这女奴和婴儿赶出了家门。”程巍顿了顿,也算老头子处事果断,否则肯定会有御史弹劾他们家门不肃。</p>
“据查,是从一个名叫苏达尔的商人开始的,因为价钱卖得上,其他商旅纷纷效仿。”</p>
“听说在西方,还有几个大商人组团雇佣士兵去劫掠一些小国村庄城池的。”</p>
后一条情报是从那些倒霉奴隶口中得知的。</p>
袁萝听得目瞪口呆,“之前怎么没有提起过这些事情?”</p>
“这……”程巍惭愧,“这些贩售过来的奴隶,并没有在官府登记奴籍,都写着牲畜类。一开始也没有详查。” 而且之前天裕与西方的商贸来往,也有将昆仑奴贩售过来,勋贵豪门偶尔买来看守门户。所以锦麟司并没有当一回事儿,直到最近发现京城这等仆役越来越多,才开始调查。</p>
袁萝眉头直抽抽。</p>
水运是最便利的方式。这些年她开凿运河,同时支持对南洋和西方的商贸来往。</p>
天裕因为几样新式纺织工具的出现,丝织行业发展迅速,江南那边甚至出现了丝织厂,原本有朝臣认为,以女子做工,容易败坏风气。而人家丝织厂的掌柜也聪明,从管理到看守,全部用了女子。反正这世上会武功,懂算学的女子也越来越多了,这下子连最古板的老学究也无话可说了。</p>
因为丝织行业的大发展,天裕与国外的贸易都是巨额的顺差。万万没想到,西方的商人为了扭转这一劣势,没有将某些烟熏火燎的东西弄进来,反而将脑筋动到了奴隶身上。</p>
袁萝当然不可能坐视这种罪恶的行当发展下去,按照她的意思,立刻禁止。</p>
很快官员就呈上了拟定的诏书草稿。</p>
袁萝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指出了几处修改,交由他们修订誊抄。</p>
等待的功夫,她去了后花园散步。</p>
程巍在旁边侍奉着,颇为遗憾,“听说这些昆仑奴天生力大无穷,而且南方瘴气横生,这些昆仑奴天赋异禀,并不太怕热,在那里耕种田地挖掘采矿正好。”</p>
四年前,南部的失虚国以女主临朝不祥为名,拒绝称臣纳贡,苗子方和顾弈率军出征,兵分两路,一举将其荡平。于是,天裕又多了两个物产丰沛的郡。两年前,天裕的海商船队出海贸易,遇到了风暴,结果被卷到了一处占地广阔的岛屿上。这岛屿水草丰美,土地辽阔,只有几个刀耕火种的蛮夷部落。船队返回之后禀奏朝廷,于是天裕又多了一个郡……</p>
这些地带都水土富饶丰沛,盛产稻米瓜果,需要大量的人手种田。唯一的妨碍是瘴气横生,酷暑难耐,中原的百姓大多不适宜当地气候,用这些奴隶倒是正好。</p>
袁萝脚步一顿,转头望着他,目光凌厉:“有你这个想法的人多吗?”</p>
程巍一惊,连忙跪地坦白道:“是有不少。”此番调查奴隶贸易,也听取了各方意见,大都是希望继续下去,毕竟天裕这些年的发展,需要人手的地方太多了。若觉得归类为牲畜不对,可以在奴仆之下再设**奴之类的籍贯,用以分类管理。这些蛮夷之人,本就不能跟中原百姓相提并论。没想到女帝如此强硬地反对。</p>
袁萝蹙起眉头,登基日久,她威仪远胜从前。一时不说话,程巍更觉恐慌。</p>
“起来吧。”袁萝最终叹了一口气,“奴隶之事,虽有一时之快,却遗祸无穷,败坏民风,埋下祸患。至于南方瘴气之事,可以用医药驱虫等方法缓解,将来慢慢迁居百姓,自然会适应环境。”</p>
奴隶贸易这种事儿,现在看来是有利可图,但长久之后,却会埋下隐忧,数量越来越多,甚至在几代之后改变整个国家的民族构成。尤其种族宗教差异太大的时候。</p>
程巍赶紧承认错误:“是臣等愚昧,苛待奴隶,有伤天和,更损我天裕威仪,臣等只目视眼前小利,忘了长久之计。”</p>
颁下了旨意,袁萝心情还是有点儿压抑。她知道,仅仅是一道旨意,只怕很难从根源上禁绝这种利润巨大的贸易,只能尽力压制了。</p>
这天晚上,处理完政务,袁萝看了看时辰。</p>
披上斗篷,令宫人远远跟着,独自去了花园赏景。</p>
刚刚下过一场雪,园中梅花开得正好,清冽幽香,袁萝站在小山丘上,等了不久,耳边就传来了熟悉的电子音,【宿主已经圆满完成任务,是否选择回归原本的世界?】</p>
每年都是这一天的这个时辰来询问,袁萝已经习以为常了。</p>
依然是三个选项,【是】,【否】,【下次再说】。</p>
袁萝正想继续发挥鸵鸟精神,选择【下次再说】。</p>
突然生硬的电子音继续了下去。</p>
【重要提醒!重要提醒!重要提醒!宿主之前已经五次选择“下次再说”,如果第六次继续选择“下次再说”,将等同于“否”,直接留在本世界。】</p>
袁萝的手顿时僵住了。</p>
这意思岂不是说,只能在【是】和【否】两个中二选一。</p>
她一下子慌了,最终的选择竟然来的这么快,她还打算着选择【下次再说】一直到七八十次,然后再一病不起……</p>
只能选择这么几次,这破系统也太抠门了吧!</p>
似乎是感应到了她的想法,系统竟然继续说了下去,【不同世界之间联系定位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所以任务成功之后,不可浪费时间。】</p>
“如果我返回现实世界……”</p>
【宿主将直接在床上醒来,回归原本的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