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长安05 (第1/3页)
朴安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安城的卯时,本应是日头崭露新光的时候。可是今日,黑云压城,乌黑的浓云久久聚汇在皇城上方不散。轰隆隆长雷由远及近,雷公挥下白金色的利刃,把昏暗的穹顶撕开一道明亮的口子。整座长安骤如白昼,却又转瞬即逝。</p>
女帝端坐在正东方的金色长椅上,一只手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无声的摩挲这扶手上精雕细琢的游龙纹样。冠冕上的玉珠随着她发髻倾斜的弧度轻轻摇晃,细长的黛眉蹙起,微微低垂着眼帘,琥珀色的瞳孔紧紧锁定着跪在几米开外的少女。</p>
少女跪在冰凉的大理石地砖上,垂着脑袋打量自己苍白的倒影。排列在两旁的朝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打破此刻的岑寂。</p>
“狄卿。”</p>
“臣在。”</p>
被女帝点名的狄仁杰抖了抖自己宽大的袖子,轻巧的迈步从人群中走出来。</p>
“你以为此女所言,如何?”</p>
女帝的声音根本听不出一丝一毫的情绪,所有人都在揣度着她的心思,也期待着这位万众瞩目的狄大人会给予女帝如何的回应。</p>
“陛下,”狄仁杰欠身作揖,语气毕恭毕敬:“臣以为,凡事不可轻以他人所言、所闻、所见判断,尤其是判案量刑。我朝以法立国,更不可以一面之词妄断人之赏罚,量度人之功过。法律之中无富贵,亦无王权。公主为案件提供人证,本是好事一桩,可本案未经官员公开审判便以人证画押的一纸罪状定罪,如何服众?此例一开,我朝又如何以法治之邦自居?”</p>
女帝微眯凤眸,轻轻颔首:“言之有理。那你认为应当如何?”</p>
“臣恳请陛下允许臣在这大殿上,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审理此案,以证公允。”</p>
狄仁杰这话说得平芜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站在大殿一角,感觉自己像是没穿鞋踩在烧红的火炭上一样难受不安。但这朝堂重地,也由不得她一个小小公主置喙插手。更何况,文武百官几乎人人皆知自己与李白之间的关系,贸然出手,反而把情况越弄越糟。</p>
“准。”女帝威严的声音响起。</p>
狄仁杰叩谢隆恩后,转身,居高临下地打量着跪在地上的少女。昨日她出门前,狄仁杰还跟她打过招呼的。哪里想到,一日不见而已,局势就反转的如此之快。</p>
别人不知女帝的心思,他却心知肚明。今日是唯一的机会,弃卒保车,没有退路。</p>
“堂上所跪何人。”他问。</p>
“草民江沅。”她答。</p>
“我问你,你务必老实回答。若有一字一句不合逻辑,便当场要卫兵削了你的脑袋去。”</p>
少女依旧如同一个雕塑一样跪在地上,轻轻嗯了一声。</p>
“那日茅屋起火时,你是否在场。”</p>
“在。”</p>
“当时除了你之外,是否还有其他人在场?”</p>
“有。”</p>
“有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