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不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基本上,规定时间和规定目标都是合理的,如果能够快速完成,那说明个人能力确实出彩。</p>
那在尊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集团内都会进行评估升职。</p>
其实对于一个庞大的集团体系。</p>
甚至未来是要升级成为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巨大团体来说。</p>
陈琛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可以用来执行千年不用变动的办法。</p>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体系制度。</p>
都会存在着自身的问题。</p>
没有什么体系制度是完全优质和绝对公平的。</p>
就算是再完善的体系。</p>
如果一成不变的话。</p>
那经过了千年,百年,甚至只需要几十年的研究钻研。</p>
就能够找到体系中的漏洞和捷径,找到所能够利用的不公平之处。</p>
其实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p>
更多的是取决于人,取决于引导这个国家发展的那些人。</p>
人是本,制度是花。</p>
陈琛心中感慨万千,心中的那一股劲,久久不能平息。</p>
他没有走进去政务厅。</p>
只是静静地站在政务厅外的院子里。</p>
护卫厅门的值岗士卒还是认识陈琛的,向陈琛行了行礼便又恢复警备的状态。</p>
行礼是对陈琛奠定这一切的尊重。</p>
恢复警备没有上前服务讨好,是特权意识的消失。</p>
而政务厅中的官员们也都没有在意到门口的陈琛,他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工作。</p>
这里面多了不少陈琛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年轻身影。</p>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p>
这里面有不少都是太行书院的前两期学子。</p>
这些学子在从太行书院毕业之后,就安排到了一线参加实务。</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并州能够快速发展的区位并不多,主要是太原、上党有些基础,而其他郡县想要发展起来,就需要长时间的建设,从基础建设开始做起。</p>
而冀州本身就是一处富饶的州府,基础建设相对来说都比较完善,而当初刘袁大战的时候,冀州本身就已经缺少中底层的优秀发展人才了,大战之后更是有着大量的空缺。</p>
所以太行书院毕业的前两期学子主要都到了冀州来参加工作。</p>
并非是忘本。</p>
太原永远都是刘备发家史的起点,这一点不会变。</p>
将来也会好好地建设并州其他区域,而不是只重视太原。</p>
只是。</p>
同样的资源投入,恢复冀州带来的收益,要远超过建设并州其他郡县的收益。</p>
单单从资源角度和收支角度出发。</p>
恢复冀州民生,推动冀州经济发展和产业成型才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p>
而在此陈琛也采用了一些后世的制度。</p>
比如重要方面的企业只有官府能够开发,例如兵器、矿物等。</p>
而与百姓民生相关的行业,例如粮食产业。</p>
则是官民并行。</p>
官府并不与民争利。</p>
要妥善经营,主要目的是用来平抑粮价,保持统治区域内粮食市场的问题,和对粮食的调度。</p>
虽然陈琛的天赋技能地脉联结持续生效。</p>
但是还是要注意行业价格不要被黑心的商家们串通好一起抬高了。</p>
不管怎么说。</p>
刘备前往接收长安的时候,带走了不少中层骨干官员,用以管理好长安城,进行长安城的修复。</p>
所以邺城这里。</p>
荀彧采用了陈琛建立起来的遴选制度。</p>
专岗专考。</p>
由他亲自把关。</p>
在政务厅里的每一个新人都是他亲自面试之后招收进来的。</p>
而事实证明。</p>
冀州和幽州的发展并没有因为中层管理官员被刘备大规模调走而受到影响。</p>
这些在第一线实践过的优秀学子们,展现出了属于他们的实力。</p>
这些家伙甚至让荀彧都感到吃惊。</p>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他们提出来的方案和思想是会存在着一定的执行风险的。</p>
但是不仅是这些方案思路新奇,可能性不小。</p>
更重要的是这些从太行书院出来的家伙。</p>
一个个的都会分析自己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且针对自己方案的劣势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办法。</p>
看来当初让陈琛从颍川书院带走了那么多先生。</p>
叔父是没有错的啊。</p>
当时荀彧最大的想法就是这样。</p>
他能够明白如果这样的人才能够越来越多的话。</p>
那将来有朝一日。</p>
一统的大汉就能够真正地做到国运昌盛,延绵万代。</p>
荀彧现在正坐在了政务厅之中侧面主位,他正在书写着什么。</p>
他也没有关注到门外的陈琛。</p>
注意力很集中地在审核着满宠提交上来的资料。</p>
陈琛没有去和荀彧打招呼,他只是看看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