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这个认识的人,只要不性情大变,至少称得上有底线。
移民事务最重要的是这个底线,不能漠视生民死去。
他问郑士毅道:
“朱童蒙在延绥可曾胡乱杀人?”
“有什么残暴的作为吗?”
郑士毅想了一下,回道:
“胡乱杀人是没有。”
“但是鞭打百姓、杖杀犯人的事情是有的。”
“他在改制的时候,不免急切了些。”
这个评价,让朱由检皱了皱眉,知道是朱童蒙的缺陷。
这个人重视百姓性命是有的,但是要说多看重,却也不大好说。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始终是官位,如果有人不听话,他不介意杀人。
最终,朱由检琢磨之后,感觉朱童蒙不让延绥出现大乱是有能力的,决定道:
“移民大臣先让朱童蒙署理,看他能否胜任。”
“前年备陈灾变的是谁来着,让他去辅佐朱童蒙。”
郑士毅恰好记得这个人,急忙道:
“是马懋才,他是天启五年进士,现任行人司行人,散官从六品。”
朱由检点头说道:
“派人举荐他当御史,巡按延沧公路。”
“移民时表现优秀的官员,也可以酌情晋升一些。”
打算让张梦鲸写份叙功奏疏,对这几年负责移民的官员整体赏赐。
有这些人辅佐朱童蒙,应该不会让移民事务大变。
同时,命郑士毅按照他的要求,安排锦衣卫控制的官员将马懋才推荐为御史——
对于科道,朱由检一直看得很紧,生怕这些人在朝堂上惹出事来。
六科在经过他的打压后只能封驳不合礼法的诏令,御史那边却还有些不服气。
朱由检之所以支持推行调查报告,就是希望能再次整顿一下都察院,让御史把精力对准官吏。
对于放任这些的王在晋,朱由检其实不怎么满意。
他虽然因为和孙承宗的恩怨一直盯着辽东事务,达到了朱由检给辽东压力的目的。却还让朱由检觉得不满,感觉不胜任左都御史。
这个人太擅长明哲保身了些,对很多事情根本不闻不问。
等辽东那边整顿好了,就要把他撸下去:
『明年是换届之年,王在晋那时就69岁了。』
『正好让他致仕,不再继续留任。』
正在琢磨着以后的朝堂格局,朱由检陡然听到一个坏消息:
大学士李国普死了,已在家中去世。
这虽然是有预料的事情,但是真正听到,仍旧让朱由检伤感。
李国普在辅佐他登极上也是有功的,而且年纪轻轻,是他准备大用的人材。
没想到这个人四十多岁就离世了,让他如何不感到痛心。
同时,作为次辅的李国普死去,定然给朝堂带来重大转变。
如果不好好应对,朝堂上都有可能生乱。
压下心中悲痛,朱由检道:
“命潞王叔代朕吊唁。”
“追封子爵爵位,后代世袭男爵。”
命人按预案封赠,安抚朝野人心。
很快,有关李国普的封赠和讣告,就被发布出去。
同时发布的还有广西巡抚王尊德的讣告,他在去年底已经去世。
只是因为消息传得慢,上个月才传到京城,被朱由检以盖棺论定的理由压下,此时一起发讣告。
广西巡抚的人选,也被他命令廷推。
负责推荐临时督抚的九卿,顿时被这件事吸引了注意。
勋贵则更是关心,因为新任广西巡抚,多半是安南攻略的负责人。
这是关系到几个开国功臣家族开藩的事情,他们自然很重视。纷纷开始活动,接触有资格的候选人。
勋贵的活动又影响到内阁,诸位内阁大学士对开国功臣分封安南,显然非常注意。
普通贵族倒还罢了,开国功臣因为世袭几个公爵在,一直在朝野很有影响力。
在可能面临勋贵竞争的情况下,文官之间的团结,显然要放在第一位。
再加上此前已经和韩爌谈妥,朱由检顺利任命杨景辰接任内阁次辅。李国普去世带来的动荡,被他最大限度地压下去。
朝堂上的知情人,更多地关心广西巡抚人选,以及分封安南事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