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小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人对着电脑围成一圈,都睁大眼睛看,只见图片上的剑亮光闪闪,透着寒气,剑柄上镶着金珠,剑身上有“苗族少女图”。苗族少女身着美丽的传统服饰,头戴银白色的银饰,线条刻画的栩栩如生。可以看得出,这是一把上好的宝剑,而且是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宝剑。</p>
“这把剑,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古风挠挠头道。</p>
唐秀和叶斌听古风这么一说,都把目光转向了古风,希望快点从古风口中得到答案。</p>
“好像是在国家博物馆,在太平天国馆里见到过,和这剑的造型是一模一样的。对,是翼王石达开的佩剑,人称‘翼王剑’,但不是丢失了吗?博物馆里也只是一个模型。”古风回忆道。</p>
“但这照片上的剑比博物馆里的模型剑要真实的多,而且显得更加亮色锋利,你这照片是在哪里拍的?”古风道出了二者的不同,疑惑的问。</p>
“你说的不错,这图片上的剑才是真正的翼王剑,不亏为师傅亲自面试的人,竟然如此的博学多识。”古宝赞美道,但是心中也对古风有一丝嫉妒,因为在古宝去美国之前,也不认识这把翼王剑,古风他竟然认识。</p>
“这把宝剑是我在美国的拍卖行里偷**摄的,这也是我此次去美国的主要目的。这把剑有着很深的历史,也是历经曲折,那我给你们讲讲这把翼王剑的前世今生吧?”古宝道出了照片的来历。</p>
翼王剑,也就是翼王石达开的佩剑,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中国数千年来的农民起义的最高峰。然而在太平天国取得胜利时,领导人却以享乐为主,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斗争,发生了南京事变。在内斗中,石达开想置身事外,但没有成功,还受到牵连,差点被杨秀清杀死,翼王为了避开内乱,防止部下相互斗争,离开南京。南京事变致使太平天国的实力受到很大的损失,在加上清**的围攻,太平天国已经岌岌可危了,洪秀全受到内外部的压力,召翼王石达开回京。但是洪秀全对石达开不放心,处处制肘,石达开被怀疑和限制,负气出走,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此事总令后人扼腕浩叹。但在石棉,百姓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很早便在城边石儿山上建起“翼王亭”以资纪念,并留下了诸多神奇而有趣的口头资料,这其中口头故事之一当属翼王剑的传说。</p>
据传说当年翼王在大渡河兵败后,为了保全几千名部下,携其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城及幼子石定忠去清军大营谈判,没想到清军背信弃义,扣押了石达开,并把降卒全部屠杀。</p>
在被押赴凉桥清军大营时,途中遗失了随身佩剑。以后这柄宝剑‘阴差阳错’,竟被安顺场士绅赖林学获得,这柄宝剑长二尺四寸,可卷舒,寒气逼人,削铁如泥,六寸长的剑柄着金株,沉香木的剑鞘饰着紫金庵铜,力圆数十里的人们纷纷前来观剑。</p>
赖林学本是爱剑之人,见到这把宝剑,自是视如珍宝。赖林学自幼受到良好教育,考查诸多史籍,方知此剑名叫“雄精如意”,乃翼王心爱的佩剑之一。赖林学将其视为传家之宝,后来交到他的儿子赖进学的手里。民国13年1924,赖进学因战乱举家迁往雅安避难,又不慎将宝剑遗失。从此,此剑杳如黄鹤。</p>
但在民国初年,一位名叫张二的先生,在《重修越西县志西路调查草案》之四中,写有一首《雄精如意歌》,这是关干这柄宝剑至今惟一可查的文字资料,歌云:</p>
勒鞋入关明统绝,皇皇华胃无遗孑。</p>
同胞被压百余年,七世咸丰火益烈。</p>
草泽英雄石达开,金田起义造天德。</p>
如意随军祝如意,宝剑臂左助杀贼。</p>
一呼响应天下分,长江据险画南北。</p>
七王争斗势支离,误走山街来紫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