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怀朱元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受人之托?</p>
研讨学问?</p>
朱怀脑海中闪过的唯有老黄头,毕竟他在皇宫内廷任职。</p>
既是老黄头的朋友,朱怀便以极尽礼数的姿态邀请刘三吾进屋:“先生,请!”</p>
刘三吾伸出双手:“公子乃是主人,您请先行。”</p>
朱怀也不客气,径直引领着刘三吾步入正厅。</p>
刘三吾直不讳:“我是翰林院庶吉士刘三吾!”</p>
朱怀刹那间愣住,目光不由得落在刘三吾身上多看了几眼。</p>
相较于撺掇建文帝不理朝政的齐泰和黄子澄,这位刘三吾不仅学富五车,享誉天下,更是一位流芳百世的名臣。</p>
经历蒙元统治的压抑之后,这批读书人在明初皆怀揣着浓烈的浩然正气!</p>
他们是实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志士。</p>
刘三吾更是其中翘楚,他不仅是一名纯粹的文人,更是一名严于律己的士大夫。</p>
当朱棣攻克应天府时,齐泰和黄子澄弃建文帝而去。</p>
而像刘三吾、方孝孺这类人,则坚守忠君思想,恪守人臣本分,即便面临朱棣的残酷屠戮,也坚决不在降书中承认朱棣的合法性,依然斥责他破坏纲常,乃是叛逆之徒!</p>
朱棣为何要在多次劝说无效之后,才怒不可遏地下令屠杀?</p>
正是因为如刘三吾这样的读书人若不承认朱棣,那么在士人心中,朱棣永远都是篡位者!</p>
或许有人会批判刘三吾这类拘泥于传统的儒生,认为他们的忠君思想连累了无数无辜之人。</p>
值得吗?</p>
在他们看来,答案无疑是肯定的!</p>
正是因为我们华夏民族拥有这种气节,才得以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异族铁蹄践踏中原大地后,毅然挺立并最终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