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思想的棱镜与无声的硝烟 (第2/3页)
小红的煮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个极其简单、纯净、带着一丝空灵寂寥的c大调和弦,如同冰山上滴落的第一滴融水,在教堂完美的天然混响中缓缓荡开,余韵悠长,仿佛在叩问亘古的时空。
楚星河开口了。声音不再是《孤勇者》的嘶吼,也不是《heal the world》的温暖引导,而是一种近乎平和的、带着哲思般的诉说感。沙哑的质感依旧存在,却被控制得恰到好处,如同智者饱经沧桑后平静的叙述:
“ia theres no heaven(想象这世界没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这并不难)”
“no hell below (脚下没有地狱)”
“above only sky(头顶只有天空)”
歌词如同最锋利的剃刀,轻轻划开了包裹在人类心灵上的第一层束缚——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与寄托。楚星河的演唱没有丝毫攻击性,只有一种淡淡的、引人深思的惆怅。钢琴的伴奏简洁到了极致,几乎只是几个关键和弦的支撑,将所有的空间留给了人声和歌词本身的力量。
“ia all the people(想象所有的人们)”
“livg for today(只为今天而活)”
录音车里,老k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太纯粹了!太勇敢了!这种剥离了一切华丽外衣、直面核心命题的表达,比任何复杂的编曲都更需要勇气和定力!录音师的眼睛死死盯着毫无波动的电平表,脸上充满了朝圣般的敬畏。
“ia theres no untries(想象这世界没有国界)”
“it isnt hard to do(这并不困难)”
“nothg to kill or die for(没有杀戮,没有牺牲)”
“and no religion, too(也没有宗教的羁绊)”
第二段,歌词的锋芒直指人类冲突最根本的根源——国家主义与宗教藩篱!楚星河的声音依旧平稳,但那份平静之下蕴含的、对和平的终极渴望,却如同暗流般汹涌!教堂完美的声学环境,将每一个字、每一个细微的情感颤动都清晰地放大、传递,如同神谕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
林薇站在门口,感觉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她知道这歌词意味着什么!这是真正的禁区!她几乎能预见到发布后掀起的滔天巨浪!但此刻,在这方神圣的空间里,在那纯净的琴声和诉说中,她感受到的只有一种超越世俗的震撼和悲悯。
“ia all the people(想象所有的人们)”
“livg life peace(生活在和平之中)”
副歌第一次响起。没有高亢的煽情,只有一种带着深切期盼的吟诵。钢琴的音符如同星光般点缀其间。一种巨大的、宁静的悲伤和同样巨大的、不容置疑的希望,在教堂的穹顶下交织、升腾!
“you ay say i a drear(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
“but i not the only one(但我并非独自一人)”
“i hope day youll jo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世界将合而为一)”
当楚星河唱出这最核心的四句时,他的声音里注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那不是愤怒的呐喊,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依然坚守信念的、无比温柔的坚定!特别是那句“但我并非独自一人”(but i not the only one),带着一种洞悉人心、寻求共鸣的呼唤,穿透了教堂的石壁,仿佛要传遍整个峡湾,传向整个世界!
钢琴的旋律在此刻变得稍微丰满了一些,如同黑暗中亮起的点点星火,呼应着那份孤独却并不孤单的信念。
歌曲进入后半段,重复的段落被赋予了更深沉的情感浓度。
“ia no possessions(想象没有占有)”
“i wonder if you can(我想你是否能够)”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r(不再贪婪,不再饥饿)”
“a brotherhood of an(人类情同手足)”
对私有制和物质主义的质疑,将乌托邦的愿景推向极致!楚星河的演唱,始终保持着那份克制的、引人深思的诉说感。他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描绘着那个可能永远无法实现、却值得所有人去“想象”的美好图景。
最后一次副歌:
“you ay say i a drear(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
“but i not the only one(但我并非独自一人)”
“i hope day youll jo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加入我们)”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世界将合而为一)”
最后一句“世界将合而为一”(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楚星河的声音微微扬起,带着一种近乎祈祷般的虔诚和希冀,然后缓缓落下,归于一片深邃的宁静。钢琴奏出最后一个悠长而纯净的泛音和弦,在教堂完美的混响中袅袅扩散,直至完全融入寂静,仿佛将那个关于“合一”的想象,永恒地留在了这片空间和所有聆听者的心中。
录制结束。
教堂内一片死寂。过了许久,录音车里才传来老k压抑着巨大情绪的、带着哽咽的声音:“…perfect…(完美)…收工。”这位见惯风浪的金牌制作人,此刻竟像个孩子般激动得语无伦次。
林薇靠在冰冷的石壁上,久久无法平复。她知道,他们刚刚完成的不只是一首歌的录制,而是投下了一颗足以撼动人类固有思想版图的…精神。
录制完成的第二天,阿斯彭思想节(北美)、萨尔茨堡全球研讨会(欧罗巴)、京都创想论坛(东亚),几乎在同一时间(根据时差安排)的开幕式上,主办方以最郑重的方式宣布:
“…在开启思想交锋之前,让我们先聆听一个声音,一个关于人类共同未来的纯粹‘想象’。我们荣幸地邀请到,音乐家楚星河(chu xghe),为我们带来一首特别的献礼——《ia》。”
没有预告,没有宣传,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介绍。
接着,巨大的屏幕上,出现了挪威特隆赫姆“寂静之声”教堂内部的画面:楚星河坐在那架百年斯坦威前,背景是壮丽的峡湾和透过彩色玻璃的稀薄天光。纯净到极致的钢琴前奏响起,伴随着那平和而充满哲思的歌声:
“ia theres no heaven…”
三大思想圣殿,全球最具独立思考精神的精英群体,在这一刻,同时按下了暂停键。
阿斯彭,正在低声交谈的诺贝尔奖得主、科技巨头ceo、哲学家们,停下了话语,目光聚焦屏幕。
萨尔茨堡,各国前政要、国际组织领袖、人文学者,放下了手中的议程,侧耳倾听。
京都,顶尖科学家、艺术家、未来学家们,屏住了呼吸。
歌词,如同最锋利的思维手术刀,一层层剥开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赖以生存的思想框架——天堂与地狱、国家与战争、宗教与隔阂、占有与贪婪……
质疑私有制?消解国家?模糊信仰?
这些在世俗舆论场足以引发山崩海啸的命题,此刻在这思想的殿堂里,却首先被当作一个纯粹的、艺术化的“想象”来聆听和审视。
没有愤怒,没有立刻的驳斥。只有一种深沉的、被触及灵魂的震撼和思考。当那句“你可以说我是个梦想家,但我并非独自一人”响起时,许多人的眼中,竟不自觉地泛起了泪光。那是被孤独的理想所击中的共鸣,是看到同道者的慰藉。
当最后一个音符在教堂的混响中消散,三大论坛现场,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并非完全的赞同,而是对纯粹艺术表达的敬意,对敢于提出终极叩问的勇气的赞赏,以及对那个美好愿景本身最深切的共鸣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