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晴萧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将女童带回王府,聂氏只看了一眼,便拂袖离去。</p>
这女童便是赵时晴,她不记得自己姓甚名谁,家在何处,大夫说她被拐子喂食了**,她年纪小,没有变傻已是万幸。</p>
值得庆幸的是,进府不久,她的眼睛便重现光明,梁王大喜过望,给她取名赵时晴,晴字有云开雾散之意,而这个时字,则是源于赵时晴被救回时,那身破烂衣裳上,有一个绣在里面的小小时字。</p>
赵是国姓,而梁王不但让她姓赵,更将她的名字报到了宗人府,她虽然没有郡主封号,却是过了明路的宗室女。</p>
一年后,梁王在府中招待恩人慕容祥和他的女儿慕容琳琅,慕容琳琅一眼看中赵时晴,执意要收她为徒,于是赵时晴便跟随慕容琳琅去了白鹤山,府中每个月都会派人送东西过去,就连白鹤山也记在她的名下。</p>
这些年来,她虽然只有逢年过节才回王府,但是梁王对她视如己出,哥哥姐姐也把她当成亲生妹妹,就连梁王妃也只是对她稍显疏离,从未恶语相向</p>
若说这府里谁对她恶意最大,也就是聂琼华了,这位二姨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与婆婆和妯娌关系不睦,便大归回了娘家,在娘家只住了一个月,就搅得家宅不宁,父亲和兄长执意要把她送进尼庵,尼庵里的日子清苦,聂琼华便托人给远在梁地的姐姐送信求助,梁王妃心疼这个同胞妹妹,便派人将她接到梁地。</p>
聂琼华初到梁地时,也是想嫁人的,相看几次都不满意,便说什么也不肯再嫁了。</p>
聂琼华在梁王府里一住便是十五年,平时大多时候都是待在梁王妃身边,这里毕竟是王府,规矩森严,这些年来聂琼华虽然嘴碎不讨喜,却也没有明目张胆搅风搅雨。</p>
赵时晴收回思绪,从凌波手里接过黄纸放到火盆里,火光之中,似乎又看到父王那张威严却又慈祥的脸。</p>
正在这时,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赵云暖走进灵堂,她在灵柩前上了香,然后便走到赵时晴身边跪下,轻声问道:赶了一天路,累了吧,我来替你,你去睡吧。</p>
赵时晴摇摇头:我想多陪陪父王。</p>
赵云暖没有再劝,默默在一旁烧纸。</p>
赵时晴压低声音,问道:姐,父王究竟是怎么死的,可有让仵作验尸</p>
赵云暖猛的抬起头来:你也怀疑父王的死因</p>
她说的是也。</p>
姐,你也怀疑了是吗那有没有验尸父王已经多年没有饮酒了,为何会因为饮酒而暴毙</p>
赵时晴知道饮酒过量会致死,可自从因为有一次喝酒误事之后,梁王便不再饮酒,就连过年的时候,也是以茶代酒。</p>
赵云暖叹了口气,凑到赵时晴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够听到的声音说道:事实上,父王确实饮酒了。</p>
那日佳宜长公主与萧驸马回梁地省亲,临走之时,父王设宴为他们送行,酒是他们带来的,是萧驸**母亲亲手所酿,因此,父王小酌一杯。</p>
当时母妃、阿暄和我全都在场,父王是酒宴之后回到书房才发作的,前后隔了一个时辰,而从发作到咽气,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没等韩太医赶到,他便薨逝了。</p>
韩太医和张仵作全都验过,一致认为父王是因为饮酒而引发的心疾。</p>
赵时晴看向赵云暖,姐妹俩面对面,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p>
姐,我知道有一种药能够诱发心疾,昔日齐王世子便是因此而死,姐,你也知道,是不是</p>
赵云暖没有说话,这便是默认了。</p>
昔年雍太祖立朝之后,立下太子后,又分出八块藩地赐给另外六个儿子以及两位异姓王,史称八大王。</p>
八大王世袭罔替,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现在管辖这些藩地的,包括梁王在内,都是八大王的子孙。</p>
当年太祖自赐封藩地之后,便让各位藩王送长子或长孙进京读书。</p>
说是读书,其实就是为质,不过太祖终归还是疼爱儿孙的,这些王世子大多在及冠之后,便会回家,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管理封地。</p>
可是在太上皇还在当政时,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打破了,当时齐王世子已经及冠,本该返回齐地,可是太上皇却将继后的侄女王氏赐婚给他,让他们在京城成亲。</p>
王氏成亲仅七个月,便生下一个不足月的健康男婴,随后不久,齐王世子便酒后突发心疾而亡故。</p>
齐王勃然大怒,亲自带领五千亲兵前往京城,王氏将所有过错揽在自己身上,承认自己成亲前与外男私通,生下儿子后因被丈夫怀疑,便下药杀夫。</p>
这件事最后以王氏交由齐王处置、王皇后被废,王家男丁流放,女眷充入教坊司而收场。</p>
虽然没有人敢质疑太上皇,但王氏成亲前经常进宫陪伴皇后的事却不是秘密,太上皇颜面尽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