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红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骆涛同他们面对面坐着,继续跟他们聊着家常。</p>
驱寒问暖,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除了尤桂枝是农村孩子之外,其他人都是中产以上家庭出身。</p>
在一片轻松自然的聊天氛围中,人的紧张感会一步步走向涣散,他们几人中就数尤桂芝最为大胆自信:“骆先生,不知道您这次来我们东山省是做什么啊?”</p>
她说说也十分有技巧,话说出来还不让人觉得冒失与大胆,不知别人如何认为,骆涛是如此看。</p>
他此行的目的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笑着回道:“我这次来东山是来学习的。”</p>
“学习什么?”很好奇又急不可待。</p>
“学习你们寿灮的蔬菜大棚种植技术。”骆涛想着考教一下他们,“你们知道吗?”</p>
面对骆涛的提问几人都知道寿灮大棚,只不过他们大多都是通过报纸新闻了解到的信息,冬暖式大棚具体是什么样?他们也不太清楚。</p>
张易是他们中最关心实事新闻的,对寿灮蔬菜则了解的更多一些。</p>
“骆先生,我们这边的电视台报道过寿灮,称赞他们给农民兄弟找了一条康庄大道、致富的道路。”</p>
“年前和年后的报纸上都说他们那里种出来的新鲜黄瓜一斤能卖七八块钱,还说卖到京城、沪海这些大城市要十元一斤。”</p>
他笑笑,“也不知道真假?不过就算其中有水分,我想也不会差太多。”</p>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易,骆涛此时多看了他两眼,觉得他有脑子、有想法,就是遇事不够果断机敏。</p>
他所说的跟骆涛所了解的情况基本吻合,就是因为他们把蔬菜卖成了大新闻,才会得到上面的高度重视。</p>
“不错,看来你不是一个书呆子。”这是骆涛对他的夸奖。</p>
张易露出羞涩一面,却装作十分镇定地谦虚道:“我这都是从报上看来的,属于卖弄。”</p>
骆涛笑着说他这个才不是卖弄,这是见多识广,是不可多得财富。</p>
“就如张易同学所说,我这次来东山省就是想学习他们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然后就是想知道他们怎么把黄瓜卖到十元一斤,······如果他们的经验可行,可以考虑推广全国,助力菜篮子工程发展。”</p>
第一次听到寿灮把一斤黄瓜卖到十元,饶是骆涛也被震惊到,震惊蔬菜的价格,也震惊有人买。</p>
谁都知道冬季蔬菜十分畅销,可也不能如此高价畅销。</p>
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他们低价搞出来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此最为关键。</p>
尤桂芝听到如此高价菜还要推广全国,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骆先生,我认为这种高价菜不适合推广。”</p>
骆涛眼睛一亮,询问她为什么?</p>
“一斤黄瓜就要十元,可现在全国城镇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不过才一百多元,这完全就是资本家行为,寿灮的农民是富了,可菜价被他们带坏了,······长此以往,到时候普通老百姓可能连大白菜这类蔬菜都吃不起。”</p>
尤桂芝说的很实在,按现在的收人和消费水平,十元一斤的黄瓜就是离谱的存在。</p>
然而她忘记了能消费的起十元一斤的黄瓜一定不是普通人。</p>
至于高价菜会不会拔高大白菜的身价,骆涛想这种情况短时间内可能会,但绝不会影响普通老百姓消费。</p>
“尤桂芝同学,你不能只看到它贵的一面,也要看到贵的另一面,乡亲们付出了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