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不死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素雅文学www.suya.cc),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冲难为情:“我也很奇怪,哪里就变出了这么多英雄豪言,也许是被逼出来的吧?”</p>
“冲哥哥本来就是个英雄嘛!起码在赛儿心中是。”</p>
倏地,林赛儿怔怔看着林冲出神……林冲浑身是血,在同一个异族的巨人搏斗……忽然间,巨人变成了一只张牙舞爪的怪兽,形态只见其凶,模糊不知何物,撕咬林冲……</p>
“干嘛这样看着我?”林冲注意到林赛儿忡怔心悸的神情。</p>
“没,没什么。”林赛儿努力摆脱恍惚。</p>
“你一定是有心事。”林冲敏感地扶住赛儿双肩。林赛儿偎在林冲怀中,好象生怕失去,嗫嚅着。</p>
“也许是白天的厮杀让赛儿太紧张了,产生了一些幻觉。”</p>
边患震动了大宋京都,震动了皇庭。御前会议,年轻的宋皇徽宗高坐金銮,文武群臣左右列班,中年武官高俅激越。</p>
“我煌煌大宋国强民富带甲百万,竟还没有怕过蕃夷蛮邦。请皇上下诏速发大军反击大白高国蛮夷,以示教训。”</p>
高俅强硬的表态令宋徽宗频频点头。文臣班首,权相发言:“高大人此言差矣!自我朝元孝皇帝同契丹辽朝缔结澶渊盟约,大宋同辽国百年未有过边患……”</p>
“休要提那丧权辱国的澶渊盟约!”高俅不客气打断:“我们是在说大白高国,没说契丹辽蛮。”</p>
元孝,即大宋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宋景德元年与北方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被后人广为诟病。高俅是朝堂上主战派人物,于义愤中称澶渊盟约丧权辱国,在这种场合显然唐突犯上,招致满殿诧异、愠怒。但幸运高高在上的徽宗皇帝却未做激烈反应,或许是连徽宗都因澶渊之盟为大宋脸面蒙尘心兆不宣。</p>
倏地,权相冷笑:“殊不知契丹和大白高国同为我大宋卧榻之侧的两只虎狼?”权相口若悬河:“而今大白高国从西方寻衅,若大动干戈,恐怕会引发北面辽国对我的觊觎之心。皇上,若是形成了契丹和大白高国两线夹击之态势,于我大宋何利?”</p>
老政客的反诘令高俅一时语噎,金銮上的宋徽宗仍旧是点头,文臣中有人声援权相。</p>
“皇上,宰冢大人言之凿凿,辽国若是趁火打劫,定会打破我大宋国来之不易的和谐安宁。臣,诚惶诚恐,请吾皇权衡再三。”</p>
“臣附议。”有又几人应和。</p>
眼见左右摇摆之态的宋徽宗便要倒向主和派,高俅大急,做最后辩争。</p>
“陛下,若容蕃邦放肆,无疑与虎谋皮!”</p>
徽宗陡地提高声调:“众位爱卿休要再辩,朕已自有主张!”</p>
战、和两派臣工们全都望着金銮之上。朝堂争执、决断国策,宋徽宗年轻,却不乐意被满朝文武看嫩了,要抓回话语权,口吻轻蔑尽显大国气度。</p>
“蕃夷穷兵黩武不顾道义,是因蛮荒贫瘠而眼馋我大宋的富饶已久。我堂煌大宋国泰民安是为既定国策,却不同他计较,索性赐他些土地、赏他些钱粮绢帛让其罢兵。”他君临天下般扫视群臣:“如此我朝长治久安,让蕃夷偏安一隅恪守道义而自省,众爱卿以为如何?”</p>
“吾皇英明!”主和派高呼,主战派则缄口。</p>
宋徽宗遂宣旨:“拟诏!曾布升、高俅为正副使,速赴边关同大白高国议和,务必要彰显我泱泱大宋先礼后兵之威仪!”</p>
文臣中曾布升趋身上前,武臣中高俅则迟缓……(待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