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文学 > 穿越小说 > 买宋 > 第231章 换词比试不示弱
    “真的假的,姐,你也这么说,难不成这家伙的词真的写的很好吗?”

    一时间,听得自己妹妹这样问,杨宣娘是闪烁着美眸深深的看了李小鱼一眼,然后不由自主的点头道。

    “嗯,三妹,平时叫你多读书,别整天就知道舞刀弄枪,女孩子家家的,像什么样,可你就是不听,你好好看看吧,王华公子真乃大才也,这三首词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佳作,一首比一首,当真是写得绝好至极。”

    “所以肯定能胜了吗?”

    杨金花根本不关心这些,只是迫不及待的如此问道。

    “那是当然,你就等着看好吧,王华公子说能胜,就一定能胜的,我相信他,因为他有这个实力,不说别的,光是这三首词拿出去,我想恐怕今天这场词会上的文举生加起来,都没一个能胜他。”

    扬宣娘是这样语带兴奋的说道,隐隐间,透露着一股迫切的期待,似乎同样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李小鱼这三首词都拿出去时,会引发怎样的轰动和惊叹。

    想来,真的是会为他们武举生大大长脸吧,而届时,他们杨家身为武将世家,也是与有荣焉啊!

    而此刻,听得自己姐姐这无比笃定的语气,一副信心十足,还满怀期待的样子,杨金花是真的彻底傻眼了,有些不敢相信,这以前一直在苏州城打渔为生,很不正经的穷小子,真的这么有才吗?

    要真是这样的话,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凭什么啊?

    而且要是让那帮文举生知晓事情的真相,这不仅是一个武举生,还是一个整日以打渔为生,闲来无事还跑去山上射雁的穷小子,根本没念过什么书,却能胜过他们,还不得气死啊?

    难不成这就是所谓的吉人自有天相吗?

    这样充满古怪的想着,同样深深望了李小鱼一样,杨金花也是撇了撇嘴,算是勉强同意了他的做法,不再多说什么了。

    而李小鱼则再次在所有人满怀期待好奇不解的目光中,将第二首词拿了过去,交给李师师演唱。

    李师师自然也是时刻关注着李小鱼,因为自从演唱了他的第一首词后,她就对他充满了好奇,没想到一个武举生竟然如此有才,能写出如此绝妙的词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此刻见得他送上第二首词,早就好奇不已,迫不及待想要一睹为快的李师师,是急忙亲手接过,在李小鱼那满怀感激的目光中,脸颊微红的看了起来。

    短暂看罢,她也是再次被深深震撼了,因为李小鱼的这首词,再次写的绝妙至极,只是一眼,他就认定,不输于他之前那首,同理,自然要比李庭芳的那首好。

    这首词的词牌也是蝶恋花,同样的曲风,不同的韵味,她是忍不住直接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在李小鱼的提醒下,才豁然转醒,愈发脸红的说道。

    “王华公子真乃大才也,令师师好生钦佩,光是这两首词,这第一场比试,想来公子就已然立于不败之地了。”

    听得李师师如此夸奖,李小鱼也是不禁脸色一红的拱手道。

    “呵呵,师师姑娘过奖了,信手之作而已,当不得如此夸奖,只是还要劳烦师师姑娘费心演唱了。”

    李师师是急忙道。

    “王华公子过谦了,能演唱公子这两首如此绝好之作,是师师的荣幸,我一定尽心的,保证不会辜负公子的这首佳作。”

    说着,李师师便是玉手拨动琴弦,开始酝酿准备起来,演唱李小鱼的这首新词。

    接过李小鱼的这首词,惊叹之余,稍稍酝酿准备一番后,玉手拨动琴弦,便见李师师也是缓缓开口演唱起来。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一曲唱罢,余音袅袅,仿佛天籁一般的歌声和琴声在所有人的脑海中久久回荡,令得所有人欲罢不能之下,也是再次愣了,傻了。

    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如此年轻的小子,还是一个武举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接连写出两首这样的绝妙好词来,怎么可能?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才华啊?

    而这首词,也根本不用多说,听完之后,胜负就已经了然于胸,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比李庭芳的那首要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理所当然,毕竟李小鱼的这首词,可是抄自他最喜爱的宋代大词人苏轼,这是一位柳永还要厉害一些的家伙,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不让人欲罢不能才怪呢。

    像是清人王士在《花草蒙拾》中就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

    这个评价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说的是苏轼除了写过许多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虽然词中也写了佳人,但那不过是令人伤感的意向,是所有人伤感之情的来源,像是一个引子,并不是整首词的重点。

    也就是说,这首词,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描写才子佳人的范畴,达到了一种更高深的境界。

    首先,“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在词的一开篇,即呈现出了一副暮春景色,将所有人的视线引向了一棵杏树,也很符合现在的时节气氛,因为现在正是春夏交替之际,残春之时。

    花儿已经慢慢凋谢了,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的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初生的“青杏”,词人的语气中透露着一股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再将所有人的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移到了“绿水人家绕。”

    这一句中的“绕”字,曾有许多人以为应是“晓”。

    可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来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同时先前已经说了,一首词写的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全文的用词、构思,关键是有没有一两处令人印象深刻,深受触动,难以忘怀的佳句。

    李庭芳的那首词,虽然很好听,可惜并没有什么令人影响深刻到难以忘记的句子,而李小鱼引用的苏轼这首,听罢过后,却有许多。

    例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整首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所有人听罢过后,都是久久难以忘怀,不由自主的低头回味起来,想到: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可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是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这首词的高明之处,可见于此。

    并且还引经据典,因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还有就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所有人听罢过后,也是会立刻不由自主的想到,墙里有一位美妙的佳人在荡秋千,而墙外有条小道,墙外的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了佳人那如银铃般清脆的欢笑。

    这真的是巧妙至极,因为一首词的好坏在艺术的处理上也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自己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的意味,效果更加。

    因为有一句词叫做臆想之美嘛,就是让你自己去想象,远比直接描绘出来要好得多。

    同时最令人惊奇的是,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可读起来却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并没有丝毫不耐之感,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词中留下了空白,令人自己去想象,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许多人已经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最后的结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是令得所有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的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但其实并不准确,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

    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词中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

    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

    反正词中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去想象,真的是绝妙至极。

    这种用不说代替说,不写代替写,已经高明到了一种境界了,每个人听罢,都有不同的感受,远不是李庭芳那还停留在十分稚嫩阶段,还在单纯的描写才子佳人的小词可比。

    ……

    ……

    ……